基辛格的远见与苏联的失误,让粮食成了压垮超级大国的催命符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2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53

当前的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着,令众多人看到了西方不择手段的策略。

经过多轮经济制裁,大国如俄罗斯已难以承受,但这次制裁可能会对其经济产生显著影响,却不会导致生存危机。因为如今的俄罗斯,早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粮食出口国。

即使是强大的国家,缺乏粮食也会陷入困境,这种局面比经济战争更为严峻,称之为粮食战争。

而过去粮食战争的受害者之一就是苏联!

现状与今天有许多相似之处。那么,苏联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?

1972年对苏联而言,是一个糟糕的年份!

在那个年份,苏联经历了严重的饥荒,粮食产量大幅下降,导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!

面对危机如何做咧?

苏联的决定是从当时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进行进口。

在冷战时期,苏联作为美国的对立面,若想从美国进口粮食,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这些代价不仅包括金钱,还涉及到政治方面的要求。

像是降低石油价格、撤出各类势力范围等,都是美国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。

经过一番思考,苏联人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划算,于是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,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美国的粮食。

这妙招就是空城计。

美国人早已察觉到苏联即将面临饥荒的迹象。理应来说,只要他们保持这样的思维,就不会出现问题,但苏联并非易于对付的对手。

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,他们不断释放消息,向外界宣传这一年将是苏联二十年来最丰盛的丰收年,这让美国人感到有些困惑!

(粮食出口大国)

不相信苏联所谓宣传的美国。

通过持续派遣卫星对苏联领土进行监测,以期获取最准确的第一手信息。

最终,卫星发送回来的图像让他们感到困惑。因为图像中展现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。

这不就是丰收的样子吗?

同样,受命于苏联的间谍传回的消息显示,苏联的主要粮食产区都是金黄的麦田,这一年苏联的收成非常丰盛。

这个消息让美国人感到沮丧和担忧。

粮食出口是美国的重要收入来源,如果不趁机好好打击一下苏联,那可就太亏了!

为了更加确认这一消息,美国派遣官员前往苏联进行实地调查!

看到美国人如此容易上当,苏联人热情地带领考察团前往苏联的主要粮食生产区域——黑海沿岸!

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麦田,考察团队立即向农业部报告,苏联的粮食丰收情况,建议尽快处理库存粮食。

(俄罗斯麦田)

卫星照片,间谍情报,考察。

美国连续三次确认苏联的粮食丰收,显示出他们的焦虑。

紧接着,当苏联代表团提出购买美国粮食的请求时,美国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一要求,结果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灾难。

因为苏联的确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。

那么,苏联的粮食危机为何能够隐瞒于美国呢?

实际上,原因相当简单,主要与苏联特有的气候条件以及小麦品种有关!

这种气候以及小麦的品种,使得苏联的农田里麦穗显得颗粒饱满,形成了一片金色的麦田,实际上这些麦穗是中空的,虽然外观看起来很大,但产量却相当低。

可这情况美国人不知道啊!

对情况一无所知的美国人,急于宣告将所有粮食库存以低价出售。看到美国中招,苏联便通过官方和私人渠道,迅速派出采购代表,纷纷排队与美国的粮食商进行交易。

他们通过公开或秘密两种方式,迅速购买所有所需的粮食品种。

不仅顺利完成了采购,美国为了推动粮食销售,竟在1972年7月宣布与苏联政府签署了一项价值7.5亿美元的信贷协议。除了允许苏联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采购价值7.5亿美元的谷物外,还特别提供了一笔5亿美元的粮食贷款,用于专门的粮食购买。

这言外之意就是,美国人给苏联人钱,让他们买美国的粮食。

这一举动让苏联感到无比兴奋。

迅速通过秘密途径,与美国的“大陆谷物公司”签订了采购1800万吨小麦及其他杂粮的合同,随后又追加了400万吨小麦和450万吨饲料谷物的采购。

在协议达成后,为了确保美国政府的批准,出售粮食的“大陆谷物公司”还向美国政府和农业部进行游说,寻求通过补贴的方式提供粮食出口的优惠价格。

“大陆谷物公司”的做法,简直就是在内外勾结资助敌人啊!不过在资本主义国家,这种“资助敌人”的行为从来都不算问题,因为只要有利可图,自由贸易就会毫无顾忌地进行!

在“大陆谷物公司”的引领下,美国的粮食商也纷纷效仿,与苏联签署了多项协议。

经过一段时间,苏联几乎掏空了美国的粮食储备,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买了美国30%的粮食,并且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补助。

经过多次反复,这一系列的经济损失累计达到了30亿美元。

当收获季节到来,苏联的真实粮食产量数据公布时,美国人感到震惊!

(勃列日涅夫)

得,被忽悠,上当了啊!

可这并非最致命的打击。

由于苏联的大量采购,美国的粮食储备显著减少。在同一年里,美国的小麦价格飙升一倍,伴随而来的是大豆和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。

短时间内,美国的物价上涨引发了全球粮食价格大约上涨了50%。

这场粮食争夺战,最终以苏联的空城计获得了辉煌的胜利!

在取得重大胜利后的苏联,享受了几年的平静生活,但危机仍然在潜伏着!

到了五年后的1977年,苏联再次经历了一个经济状况不佳的年份。

一旦形势不妙,苏联人便提前采取措施,派遣农业专家,在报纸上频繁发布关于粮食丰收的报道。

弄得美国人又惊又惧。

令人震惊的是,苏联是否会再次出现?

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丰收的粮食无法出口创汇,那么这一切就会变得毫无意义!

当美国表现出犹豫不决时,苏联积极地向美国农业部发出邀请,前来苏联进行实地考察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讲述真实情况,向美国人展示我们确实取得了丰收!

在收到考察人员的报告后,美国人感到有些不知所措,这究竟是事实还是谎言呢?

形势一触即发,犹豫不决的他们开始考虑,是否应该联合盟友采取反制措施,向苏联索要条件。即便这并非真实意图,若苏联真的有意购买,也无法如愿,最终还是得依靠自己。

当美国人还在考虑时,苏联人则行动迅速,首先通过正规渠道从美国大量采购粮食,接着又派出许多代理商与美国的粮食商进行私下交易,进口了大量粮食。

接着,苏联又从印度以及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大量采购粮食,采用这种时差策略,悄悄地实现了当年的粮食进口计划。

完成这些事情后,美国人似乎才恍然大悟,发现自己又一次上了圈套。

(套路)

然后,又是惯常的套路。

1977年末,苏联宣布出现粮食短缺,产量达到了近几年的最低水平,但大家不必担心,我们已经从海外进口了足够的粮食。

连续两次被骗,让美国人感到尴尬,他们不仅失去了粮食出口的控制权,还想借机高价销售,结果却遭遇了失败。

在70年代,苏联通过空城计和暗度陈仓的手段,成功地在连续两次粮食危机中获取了所需的粮食。

然而,危机的存在并非源于政治因素,而是经济层面的困扰。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,危机势必会持续,并可能愈发严重。

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修炼的重要性。

在这一领域,美国显然是强势的一方,不仅展现出强硬态度,还清楚自身的优势以及对手的需求。

(二战和崛起)

这一切起点,要从二战后说起。

二战后,美国迅速从战争经济转型为和平时期,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、丰富的黄金储备,以及在二战中积累的政治声望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规则体系。

在这个体系中,美国无疑是西方世界的领头羊。西欧在经济衰退中,迫切需要美国提供粮食、工业产品以及资本支持。

在粮食生产方面,美国无疑是一个被天选的国家。其全国有20%的土地适宜于种植,此外还有超过28亿亩的耕地已被开发,占全球耕地的13%。除了耕地面积广泛外,美国的农田还有一个显著优势,那就是土壤质量优良,富含有机物,非常适合进行农业生产。

这正是美国农业的实力所在,只要他们愿意,就能够供养整个西欧的人口。

凭借这一优势,在二战结束后的欧洲经济复苏阶段,美国通过提供大量粮食,拯救了西欧,进而对西欧的经济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。试问,谁会愿意和自己的生计作对呢!

接着,美国确实推出了“马歇尔计划”,这使得西欧牢牢地融入了美国的全球体系中!

(马歇尔计划)

1946年6月5日,美国国务卿乔治·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,首次提出通过援助来重建欧洲经济的计划。

根据马歇尔的说法,那个时期欧洲的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,粮食、工业品和燃料的供应严重不足,这些物资的进口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来说极为沉重。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,将可能导致一系列危机在欧洲爆发,给苏联提供机会。

因此,他建议欧洲各国先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苏方案,随后美国再根据欧洲的需求,将其多余的生产能力用于支援欧洲的物资。

西欧人满足了美国人的期望!

在1947年7月至9月期间,西欧16个主要国家的代表齐聚巴黎,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,表明了他们愿意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态度!

根据会议的精神,西欧国家向美国提出了一个为期四年的援助请求,金额达到224亿美元。

美国人也不甘示弱,国会于1948年4月3日通过了《外援法案》,正式启动了马歇尔计划。

根据原计划,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时间从1948年开始,到1952年结束,持续了五年。

然而到1951年末,美国宣布提早终止该计划,并用《共同安全计划》取代了原有的《马歇尔计划》。至于为何提前终止,除了西欧经济的复苏之外,新的《共同安全计划》名称本身就是提前结束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美国已经将西欧纳入其安全框架,诉求也得到了满足。欧洲的经济复苏,成为了军事盟友,市场回暖,经济也开始盈利。有人提供军事支持,有人进行消费,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?

截至结束时,美国总共向西欧提供了131.5亿美元的援助,其中88%为无偿赠款,12%为贷款。尽管美国的支持力度很大,但与欧洲人期待的4年224亿美元援助相比,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。

不过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,从接受援助的那一刻起,美国便通过经济手段,实现了对西欧的经济和政治掌控,使其成为了自身的天然支持者。

这正是美国强大实力的根源,依靠自身的强大和盟友的复兴!

(马歇尔计划援助数)

反观苏联,在20世纪70年代那个关键节点,实力也很强悍!

经过多年的政局平稳,以及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,苏联的经济在迅速发展之后,真正成为了一种超级大国。

超级大国苏联在与美国的军事竞争中表现出色,始终保持着优势,甚至在某些方面略显领先,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。

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苏联,实际上却存在着无法忽视的问题,这些问题与频繁发生的粮食短缺密切相关。

重工业蓬勃发展,但轻工业和农业却面临诸多挑战,这似乎不太合理!

自20世纪初以来,沙皇俄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,这与其拥有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耕地面积密切相关。

在其鼎盛时期,沙俄的粮食出口量占据了全球粮食出口总额的45%。每当粮食被出口时,其中一半都来自俄国。只要能够维持这一优势,利用粮食作为武器的应该是苏联。

然而,这一切在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之后,反而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弱点。

斯大林执政后,为了加速工业化,推行了集体农场和国有农场的政策,宣布所有的生产设备和牲畜都归国家所有。

这导致苏联的农业遭受了严重损害。

在1928年至1933年期间,由于实行集体农庄政策,不愿意交出牲畜的农民们纷纷选择屠杀牛、羊和马以获取肉食。

在这段时间里,苏联的羊只数量从大约一亿减少到了五千万,而马匹则从3350万头下降至1660万头。更为严重的是,耕牛的数量从推行前的3070万头降至了1960万头。

这几年集体农场的时期,严重打击了苏联农民的种田热情,同时导致牲畜数量大幅下降,农业受到重创。

(集体农庄时代的苏联)

尽管苏联政府随后调整了农业政策,并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,但农业产量始终未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

进入20世纪60至70年代,由于冷战的背景,苏联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和国防工业。这种强调军事而忽视民生的政策,使得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出现了失衡,导致农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状态。

根据统计数据,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,粮食生产量甚至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。

自1960年代以来,加拿大及西方国家的粮食一直是进口来源。苏联粮食危机的出现以及持续的进口政策,令美国发现了商机。

类似于迫使苏联以低价出售石油、利用石油交换粮食、以及实施各种进口限制等,都是美国常用的手段。

苏联政府为了应对粮食危机,曾尝试多种措施。在1960年至1970年间,苏联采取了鼓励开垦新土、提升农民工资、推广玉米种植以及购置昂贵的农业机械等策略,期望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生产,甚至考虑停止对东欧国家的援助,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增加收入、节约成本,提高粮食产量。

然而,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,即使能产生一定效果,面对巨大的需求仍显得不足。

这正是1972年和1977年,苏联因极端天气导致粮食短缺,不得不采取空城计来欺骗美国的历史背景。

当时的苏联,连人民基本所需的白面包都无法及时提供,若持续如此,后果将不堪设想!

(俄罗斯面包)

粮食对民生重要性,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,农业是立国之本。

美国人对此深有体会,因此基辛格才会说出那句名言:掌握了石油,就掌握了各国;掌握了粮食,就掌握了所有人。

美国对粮食出口的立场,影响了苏联的安全局势。当美国将粮食视为武器时,这便成为了摧毁苏联的最强工具。

随着冷战的持续发展,进入80年代后,美国在经历了两次误导后,对苏联的粮食攻势愈发激烈。

这一切,也有佐证。

1980年1月4日,美国因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,决定对苏联实施部分粮食禁运,意在通过饥饿的压力迫使苏联撤军。

不仅如此,美国还积极寻求与盟友加拿大、澳大利亚及欧盟建立防御同盟,以期切断苏联的粮食进口路径。

然而,这次进攻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反抗。

抵制的原因包括盟友的缺乏配合和美国国内农民的反对态度。

这一切,甚至弄的卡特总统黯然下台,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?

(卡特总统)

首先,我们观察一下美国盟友的举动。

在与欧盟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攻守联盟后,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阳奉阴违。表面上,各国似乎全力配合,实际上却各有各的算盘。

苏联发现了机会,不顾价格的高低,只要有人出售粮食,就会以高价进行购买,这使得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感到十分羡慕。

有钱不赚不是傻吗?

他们无视美国的提议,与苏联签署了多项粮食销售协议,这引发了遭受禁运的美国粮商的不满,纷纷开始采取行动。通过各自的海外子公司,他们选择了迂回的方法,将粮食出口到苏联。

简而言之,面对高昂价格,禁运只是空谈。这项禁运在一年后已经烟消云散,成为历史。

(都要赚钱)

国外的情况如此,美国国内情况又如何。

答案是也很糟糕!

美国是一个主要的粮食出口国,如果失去了最大的市场,美国的农民将把粮食出售给谁呢?

这群失去客户的农民和粮食商人们纷纷表达抗议,与此同时,许多签署了粮食期货合约的交易所也陷入了困境。

这下,弄的美国民怨不断。

恰好在那个时刻,美国总统选举拉开了帷幕!

里根不断抨击卡特政府的粮食禁令政策,使得本有机会连任的卡特感到沮丧。

根据里根的观点,粮食禁运对苏联这样的强国没有实质作用,反而会对美国的利益造成损害。

这使得许多农民的选票涌向了里根的阵营,最终他成功地赢得了总统选举。

1981年4月,里根成为美国的新任总统,随后不久便宣布结束粮食禁运,终止了贸易冲突,并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案。

这意味着通过粮食贸易的自由化,逐渐提升苏联对外粮食的依赖程度,使得苏联的粮食供应与西方紧密相连。

这可谓一个阳谋啊!

我明白你的需求,因此我全力以赴地满足你,让你尽情享用,这样一来,你就没有机会再做出改变了。

接着我开始着手处理星球大战项目,消耗了你大量的资源,紧接着又引发了石油危机,使得苏联失去了其最关键的外汇收入。

这三招中,有两招会让你不断流血并产生依赖,另外一招则会使你失去自我恢复能力,问你害不害怕?

(石油危机)

这招数一出顿让苏联雪上加霜!

在里根执政期间,苏联持续投入巨额资金购买粮食,以保障粮食安全,但最终在1989年至1990年间,遭遇了可怕的危机。

那一年全球农业遭遇了严重的歉收,导致世界各地粮食价格飙升,那么苏联还有能力去进口粮食吗?

答案是没有了!

国际粮商手握苏联670亿美元的粮食采购合同,纷纷提出交易请求,但苏联却面临资金短缺,无法支付。

由于资金短缺,数以万计的粮食进口遭到暂停,导致苏联境内所有能够购买到食品的商店外面,排起了长队。

苏联人向全球求助,失去了作为世界强国的体面。最终,粮食问题成为了压垮这个超级大国的致命一击。

在黄油与武器之间,公众倾向于黄油,这是一种简单的选择,也是无奈之举,更是不可避免的选择。

随着苏联的核心国家态度的变化,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开始寻求独立,导致了苏东剧变的发生!

受到思潮的影响,苏联内部动荡不安,民众的不满情绪加剧,随之进入了解体的阶段。

接着在1991年圣诞节,一面旗帜落下了!

一个时代结束了!

(苏联时代)

事实上,这并不是美国人首次通过粮食战争取得成功。

美国人早就深谙此道。

1970年,阿连德当选为智利总统,结果选上了一个与美国利益不符的人,这使得美国迅速减少了对智利的小麦出口。

这导致智利国内局势动荡不安,三年后的1973年,阿连德总统被罢免,美国重新开始向智利出口粮食,毫不费力地取得了胜利。

1973年,美国利用10万吨粮食作为交易手段,迫使正经历粮食危机的埃及人无奈地接受基辛格提出的和平方案。

根据统计,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,全球发生的10次粮食禁运事件中,美国主导了其中的八次!

当我们审视今天正在表达观点的那些人时,是否会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呢?

今日的中国,坚守着18亿亩的耕地底线。保护的不只是粮食安全,更是国人的尊严。

#图文打卡贺新春#